一、学术专著
 《人类进化史:火、语言、美与时刻怎样创新了我们》
作者:加亚·文斯(英)
出版信息: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
内容特点:从文化、技术与社会维度分析人类进化,强调火、语言等非生物影响的影响。
关联研究:同名书籍在豆瓣有详细版本信息及读者评价。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内容特点:提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等四大阶段框架,探讨虚构能力怎样推动人类合作与文明进步。
 二、核心期刊论文
 《天然》《科学》双刊论文(2024)
研究团队: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主题:通过古基因组分析揭示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交流历史,确认两次混血事件及基因淘汰机制。
关键重点拎出来说:尼安德特基因持续渗入约7000年,与现代人类迁徙路径相关。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作者:吴汝康(中国科学院)
期刊:《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
内容:论证中国古人类化石的连续性(如直立人到智人),支持多地区起源说,提出田野发掘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研究路线。
 《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定年与早期人类演化》
作者:朱日祥等
期刊:《第四纪研究》,2007年
内容:通过磁性地层学确定华北早期人类活动年代(约166万–78万年前),分析气候变迁对人类适应性的影响。
 三、科普与公共资源
   “人类演化历程”
内容:体系梳理从真核生物到智人的分类树,整合古生物学、遗传学证据,附详细演化时刻表。
关联条目:“演化的证据”详解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等关键证据链。
 新华网专题《93万年前人类祖先仅剩千余人》
来源:基于《科学》期刊研究(2023)
内容:解读基因瓶颈事件(93万年前人口锐减98.7%),探讨气候剧变与人类生存韧性。
 中国科普博览《进化论及人类起源》
内容:对比达尔文天然选择与木村资生中性学说,解释分子进化机制(如维生素C合成能力丧失)。
 四、特色资料推荐
《技术作为人的器官:重建技术进化论》(胡翌霖,2021)
学角度类比器官演化与技术进步,提出“外在化器官”驱动人类独特性。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会议论文集
全球人类进化与环境互动研究,反映跨学科前沿动态(参考吴汝康综述)。
资料兼顾学术深度与可读性,建议优先阅读专著建立框架(如赫拉利、文斯),再结合期刊论文深化专题研究(如基因瓶颈、中国化石)。  与科普网站适合快速查阅基础概念与最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