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会主题与目标
主题: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环保同行(可根据具体路线调整,如交通安全、垃圾分类、文明礼仪等)
目标:
1. 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和社会,提升全民文明素养或安全觉悟。
2. 强化学生责任觉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性(如遵守交通制度、垃圾分类、文明用语等)。
3. 搭建家校互动桥梁,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健壮社会环境。
二、班会准备
1. 素材收集:
新闻案例、视频(如交通事故录像、不文明行为片段)。
漫画、图片(展示正确与错误行为对比)。
法律法规条文(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 活动道具:
交通标志卡片、垃圾分类模型、文明倡议书。
互动游戏道具(如模拟交通场景、垃圾分类挑战卡)。
3. 宣传材料:
制作家庭文明公约模板、手抄报素材、PPT课件。
家长一封信,呼吁参与和示范。
三、班会流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10分钟)
视频/新闻切入:播放交通事故案例、不文明行为纪录片等,引发学生共鸣。
互动提问:“你见过哪些不文明行为怎样避免”引导学生思索。
2. 聪明讲解(15-20分钟)
法规与常识:
交通安全:交通信号、标志含义、行人/骑行规范。
文明礼仪:礼貌用语、公共场所行为准则(如不喧哗、主动让座)。
环保操作:垃圾分类技巧、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通过漫画或情景剧讨论错误行为的后果。
3. 互动环节(20-25分钟)
游戏与操作:
交通安全模拟:设置红绿灯场景,学生角色扮演行人/司机。
垃圾分类竞赛:分组挑战分类卡片,积分制奖励。
文明用语接龙:如“请、谢谢、对不起”造句比赛。
家庭任务分享:学生展示“帮父母夹菜”“文明出行监督”等操作成果。
4. 承诺与倡议(10-15分钟)
签订公约:学生与家长共同签署《家庭文明公约》,明确奖惩措施。
集体宣誓:朗读《感恩宣言》或《文明倡议书》,强化责任觉悟。
延伸行动:发起“小手拉大手”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街道、文明宣传)。
四、班会拓展活动
1. 家校联动:
家长参与主题座谈会,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开展“亲子环保日”“文明出行打卡”等家庭任务。
2. 社会操作: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交通法规。
联合队、环保机构开展实地研学。
3. 成果展示:
杰出手抄报、摄影作品展览。
评选“文明之星”“环保家庭”并颁奖。
五、注意事项
1. 避免形式化:活动设计需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操作而非说教。
2. 安全第一:户外活动需提前规划路线,配备教师/家长志愿者。
3. 持续跟进:通过班级群定期反馈学生操作进展,巩固教育效果。
参考资源
PPT模板:觅知网、熊猫办公提供“小手拉大手”主题课件。
教案案例:交通安全教育教案(见27)、垃圾分类活动方案(2)等。
政策文件:各地“小手拉大手”实施方案(如5、41)提供活动框架。
用户可根据具体主题(如交通安全、环保、文明礼仪)选择相关内容组合,并结合班级实际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