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老话“出伏现三象,年景要遭殃”啥意思?指哪三象?一起了解下

今天是8月19日,正式出伏,标志着今年的三伏天结束。?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因此总体感觉比较快,然而炎热的天气…

今天是8月19日,正式出伏,标志着今年的三伏天结束。?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因此总体感觉比较快,然而炎热的天气好像并没有收敛,反而更是变本加厉,这两天多地都是37~38度,甚至还出现高温预警,看来今年秋老虎在发威。说起出伏,听老人说“出伏现三象,年景要遭殃”啥意思?这里的“三象”指的是什么?这与当年的年景又有何关联?一起了解下。

出伏现三象,年景要遭殃

“出伏”指的是三伏天结束,今年末伏是8月9日至18日,而出伏为8月19日,也就是末伏结束后的首日。?而“三象”指的是出现三种现象或迹象,因此整句意思说的是如果出伏出现这三种现象,就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以及收成不好,可能会遭遇干旱、洪涝、虫害等灾害,导致农业减产。

指的是哪“三象”

1.打雷:正常来讲,出伏后本该很少听到雷声,如果打雷说明大气不稳定,可能会带来持续高温或暴雨。其中就有“出伏雷鸣响,阴雨滴到秋”的说法,意思是说出伏日出现打雷预示秋季降雨增多,这时候持续降雨对农业生产并不友好,很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2.下雨:出伏下雨被视为“秋雨早来”,阴雨寡照和持续阴雨天气,一是不利于秋粮最终的灌浆冲刺(由于当前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正处于最终灌浆阶段,适宜的温度更利于最终的冲刺,相反阴雨寡照可能会影响灌浆而造成减产)二是秋收时阴雨天气还会影响谷物晾晒和储存。

3.刮大风:成熟收割是作物生长最终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硕果累累,基本都会处于头重脚轻的情形,这个时候如果出现刮大风的天气,很可能会吹倒庄稼,发生倒伏,那前期的付出将会功亏一篑,损失惨重。

为何有“年景要遭殃”的说法?

这句谚语源于以前传统农耕年代,老一辈认为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出伏后按理来说应该进入凉爽的秋季,有利于秋收,如果出伏出现这“三象”,就表示暑气未消、天气异常,可能打乱季节规律。古代农业靠天吃饭,异常的天气会直接影响收成。

站在气象角度来说,出伏后副热带高压应逐渐减弱,天气转干爽,如果出现雷、雨、风天气,说明冷空气活动频繁或副热带高压未退,容易导致秋季持续高温(也就是所谓的“秋老虎”)引发干旱,还有降雨过多会造成洪涝或病虫危害。以及大风破坏农作物,这些都可能降低粮食产量。

这句农谚有没有道理?

从现代气象学来讲,有些农谚并没有科学依据,毕竟天气受多种影响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仅从单日出伏的天气不能完全预测全年的年景以及收成。当然,这里也不是说老一辈的拓展资料毫无用处,农谚也反映了老一辈对天然的敏感观察,几许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格,因此虽说农谚是中华农耕聪明的体现,也需理性看待。

关注“肥仔农经”,带你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谢谢大家的支持!!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