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
很惭愧,我并没有进修过书法。然而家中开了一文玩店,经营字画瓷器,因此对书法鉴赏略有些小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传说,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古人认为,汉字的发明惊动了上天,汉字本是神鬼所掌握的能力。因此汉字有着其独特的神性。中国自古就有测字之说,大众还相信某些字有镇宅辟邪驱鬼之功,将其书写装裱后挂在屋内。
而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将汉字的内涵延续深入下去,同时使得汉字书写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书法成为了汉民族独有的艺术门类。
而题主所问的汉字书法之美,我认为最高境界在其意,而不在其型。
比如书法艺术史上公认的最高峰,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贴》。我们逐一来说。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的兰亭,大家坐在水边随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集合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王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序》。清代包世臣评:“《兰亭序》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在结构上,极尽变化。《兰亭序》全篇章法天然,结构精细,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祭侄季明文稿》《祭侄季明文稿》创作背景特别悲壮。颜真卿的侄子颜明文,在安禄山叛乱之中奋起反抗,被俘后因不肯投降大骂叛军,惨被枭首示众。后战乱平息,颜真卿寻回侄子首骨,此《祭侄季明文稿》就是颜真卿面对着侄子首骨泣血而作。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情感,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因此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个悲壮的故事,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黄州寒食贴》《黄州寒食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
可以看出,这三大行书,王羲之春风得意、宾朋尽欢,则《兰亭序》潇洒飘逸,一气呵成。颜真卿悲愤满怀、不能自已,则《祭侄季明文稿》沉郁痛楚,激烈难抑。苏轼身处贫寒,郁不得志,则《黄州寒食贴》满目萧瑟,字字含泪。巧合的是,此三贴都是涂改众多,均为坦白真率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才能给人如此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资料下来,汉字书法之美,其实与其他艺术想通。真正打动人的艺术,能使欣赏者忘记所谓的技法、技巧,沉浸在创作者当时的心境之中。能使欣赏者穿越千年,与创作者共情同感。此,为艺术之化境。
书法之歌歌词?
一、书法谣
手执一支笔,任我涂天下;
点点都是心,滴滴皆为墨;
一砚一镇纸,心在其中游。
二、字体儿歌
篆书爬爬,好像木篱笆;
隶书笨笨,好像浣熊蹦;
楷书霍霍,好像刀剑阔;
行书走走,好像鱼儿游;
草书飘飘,好像红绸袍;
泱泱中华,瑰宝满天下。
三、笔墨纸砚儿歌
笔墨纸砚好伙伴,毛笔字儿天天练;姿势正确提起笔,行书草书随它去;一笔一划皆潇洒,豪情
壮志在笔下;书法艺术真神奇,世世代代传下去。
四、笔画儿歌
点横竖撇捺, 五个怪娃娃, 千变又万化。两点一横竖, 变成一个“斗”。一横又撇捺, 就一个“大”。五个好娃娃, 全部加一起,竟然是艺“术”。
书法之歌
作词:田震
作曲:卢冠廷
笔墨清新艳丽
文字流畅无比
全凭一双手
书写出人生意
墨香四溢飘渺
纸上流转潇洒
尽显潇洒风骨
心中自在翱翔
书卷传承千年
文化流传久远
一笔一划承载
深深地沉淀心底
书写华夏千古
留下千古佳话
爱书法心声响起
神韵流淌不歇
让我们共同来书写
传统艺术难能可贵
奉献热爱心之笔
继承中华文化精髓
笔墨书写生活
流淌的是巨大的希望
点点书法的精髓
洋溢的是人性的美好
一笔一画流淌心间
一字一句涌动灵魂
用笔墨书写人生
用心灵诠释人类
书法之美独领风骚
漫步书法艺术乐章美好
作品中洋溢聪明精粹
洋溢人生点滴情感